觀音山在元朗、慈雲山及大嶼山也有,今次去了位於大帽山北麓,海拔546米高的觀音山。由於觀音山位處嘉道理農場範圍內,必須購票入場才可登山,順便遊覽園區。農場範圍很大,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展覽館及動物護理中心,也設有觀光巴士,如不想行上山,可直接坐巴士到山頂再慢慢下山。由於時間關係,今次只行觀音山,下次再行凌霄徑。

我們由豬舍往生態徑走,參觀猛禽中心、蝴蝶徑、蘭花谷、修女花園、蕨類植物小徑,一直依觀音山指示牌行,便可到達觀音山頂峰。 我們選擇行小徑,走在森林中,環境優美,沿途可見一條小瀑布,水清見底,望著教人心曠神怡。過了1270呎的標高牌後,之後看到一塊石碑,碑上分別用印度文及英文寫著一道問題及詩人泰戈爾的格言,可停下腳步細味一下。


繼續上行不久,便到達觀音山的入口,門口有一個「靜」字,示意遊人靜心參拜觀音像。山頂設有觀音銅像,觀音像旁有一個熱氣洞,冬天時噴出的熱氣有煙霧的效果。山頂景色開揚,可360度俯瞰大埔、林村、錦田、元朗、八鄉、粉嶺、上水、大帽山,景色十分怡人。




富有中西色彩的魚籃觀音

離開觀音山已四點了,得趕快在5點關門前下山。
Recommended

雙尖一頂自由行 7.1.2014
第一年參加恆行之友旅行隊的活動,在又晴又雨的日子參加了7月1日雙尖壹頂自由行挑戰活動,由尖鼻咀出發至尖沙咀,路線可自己決定,但一定要走上大帽山頂。我們一行5人報名參加,在出發前2天才去pre trek其中一段由朗屏站至大帽山的路。因為整個行程超過40KM,限時10個小時,所以我們希望能找一條較短的路線。 Pre trek 路線朗屏站開始,沿青山公路元朗段經凹頭迴旋處入錦田公路,然後由金水北路入石崗機場路,南慶西路出上村公園。再走一小段林錦公路,過了凌雲寺路口後,就會見到香港大學…研究所入口,然後跟著這條小徑進入。開始是一條窄石屎路,再走一小段路見到溪澗,過了就是上山的泥路。由這裡開始,一直都是上山的泥路,林木很茂密和經常有樹枝擋路,令原本已很窄的小徑變得更不明顯,很多時要爬行才能通過。起初也有點怕走錯路,但樹枝上有前人遺留下來的絲帶,我們才有信心繼續前行。後段的路徑較明顯,但極陡斜,有時要以樹枝借力才能行上去,幸好之前沒有下雨,否則路更難行。最後上到一段頗為平的路,與水管連接。我們跟著水管行,經過些橫向斜的山腰路段,水管也斷裂,有時不能扶著水管通過,要很小心不要被樹枝絆倒。最後沿水管路上斜,走出這片密林到達嘉道理農場近山頂的一條支路。這裡有一個涼亭,休息片刻後,決定不繼續往大帽山,由嘉道理農場結束今天行程。 大家決定不走今天這路線,因路非常難行,花很多時間才能走出密林,會另選一條較易走的路線。 GPS 路線:雙尖一頂觀音山 pre trek 7.1 正式活動日 事前大會出了通告給參加者,通知這次活動是一個行山活動,但到達集合點尖鼻咀停車場時,見高手雲集full gear跑山裝備上陣,幸好像之前也在大會活動網頁看過以往的相片,也裝備好自己,否則也很難在10小時行和跑到終點。 早上8:30準時到達集合點,報到後在9:00正式出發。走出停車場,大會先在尖鼻咀警崗拍大合照,然後就可按自己路線走。我們用慢跑速度跑過輞井圍、濕地公園、大井圍到朗屏站。之後走青山公路元朗段,經博愛迴旋處、凹頭迴旋處入錦田公路,去到錦田繞道迴旋處入金水北路接石崗機場路,走過一段引水道後由南慶西路經一些村出上村公園。我們在這裡吃簡單午餐和買點補給,就開始上山。今次由荃錦公路經雷公田村,在巴士站走一小段路入甲龍古道郊遊徑。整條甲龍古道是石路,兩旁都是大樹,在炎熱的天氣走這一段很舒服,可是早上曾下雨,石路變得很滑,不能走太快。這段古路是上山的路,之後到路過口接回大帽山道。我們在上頂前先到郊野公園士多補給,休息片刻,就沿麥徑8段上山頂,也是今天最辛苦的一段。上山途中,遇見很多跑下山的高興手,我們也要行快一點。終於在兩點多上到頂,匆匆忙忙在白波前拍照然後whatsapp 去大會群組,證明我們有上頂。 大會規定這一段不能走小徑,因此所有人都須由山頂原路返回士多,再選擇自己路線。為了節省時間,我們一直跑下山返回士多,然後再決定路線。今天很幸運,問了一位師兄,他帶我們走一條較短的路落川龍,再經芙蓉徑(引水道)去荃灣。我們沿大帽山家樂徑走,接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出荃錦公路,走一小段荃錦公路到川龍,走入端記茶樓後面經過一大片菜田接回小徑(易行),到達接芙蓉徑(引水道)分岔口,轉左走一小段引水道會見一有梯級的路口,從這裡往下走經過觀音巖(梯級旁有很多觀音像)、菩提園、竹林禪院,到達芙蓉山村。 從芙蓉山村落山後接回荃錦公路,我們沿德士古道北經大窩口去葵涌道,一直沿荔景山路走至荔灣,從清麗商場旁梯級落,過overpass去對面美孚,經荔枝角公園繞過曼克頓山後轉入寶輪街,沿深旺道走,過了南昌站走海泓道接渡船街出廣東道直奔鐘樓。 今次是第一次用行和跑的方式完成50KM,雖然在時晴時雨又悶熱的天氣下跑有點辛苦,還要上九百多米高的大帽山頂,但很回味整個旅程,既好玩又開心,希望明年有機會再參加。 GPS 路線:雙尖一頂自由行

大刀刃、梧桐寨瀑布、大帽山
路線:粉嶺火車站 > 蝴蝶山 > 箕勒仔> 北大刀刃 > 大刀刃 > 嘉道理農場 > 林村(午飯) > 萬德苑 > 梧桐寨瀑布 > 大帽山 > 大帽山茶水亭 (28KM) GPS 路線: 大刀刃、梧桐寨瀑布、大帽山 經過了多次的針草帽操山之旅後,我們都想暫別麥徑,行一些未行過的路線,看看另一些風景。 是日天色晴朗,我們一行9人在粉嶺火車站集合,吃一個豐富的早餐,因為今天的路線沒有任何補給,最快要到嘉道理農場。除了沒有補給,基本上全程曝曬,所以水也要帶夠。 早餐後,我們沿蝴蝶山徑上山,行了500多級石級來到箕勒仔,這裏可眺望對面和合石墳場。然後經過太極園,又是繼續不停的上梯級,終於抵達北大刀刃(480米)。我們停留了一會,再繼續在陽光下前進往下一個景點大刀刃。大刀刃比北大刀高(566米),站在大刀刃上和雞公嶺對望,雞公嶺猶如一道大屏,很有氣勢。沿脊前行便來到了金銀橋,是傳說中的刀刃天險。這處其實是幾段較狹窄險峻的山脊,兩旁都是直崖,所以兩旁都加建了欄杆。 接著便是下山到嘉道理農場,為了找士多吃午飯,我們經過上梧桐寨的路口,但沒有入去,而走多了幾公里到林村附近大休和午飯。補充完已是下午兩點多了,我們趕快起行。 由梧桐寨巴士站附近依指示牌入梧桐寨村,沿村後的竹林小徑(萬德徑)穿過牌坊上山,行一段路便是著名道觀萬德苑。沿路都是鋪砌好的小徑,兩旁有大樹覆蓋,相當舒服。到了萬德苑,可在這裏作沿途補給然後再上山。 離開萬德苑,接下來走的全是小山徑。梧桐寨主要有井底瀑、中瀑、主瀑及散髮瀑4個瀑布,井底瀑是4個瀑布最低的一個,隱藏在谷底。行了一會就見到頗為細節小的井底瀑緩緩而下流進中間的碧潭,在炎熱的天氣下倍感清涼。從井底瀑行約5分鐘便到達中瀑,高20米,水流比井底瀑強勁,水花四濺,站在這裏可即時降溫。 再往上走約二十多分鐘便到高約30米的主瀑,由中瀑走上主瀑的路程比較陡斜,但來到後恍如世外桃園,瀑布氣勢磅礡。這裏比較寬敞,適逢今天沒有行山人士,我們躺在大石上,瀑布濺起的水花不時打在臉上和身山,十分涼快,真是有點不想離開。 從主瀑再往上走,來到一條約10多米高的散髮瀑,瀑布前全是濕滑的大石,如要走近,得跨進欄杆入去。從散髮瀑繼續走,可下山經萬德苑走回林錦公路或往大帽山進發。 我們往大帽山方向走,行了一段山路來到麥理浩徑第八段路口的涼亭,然後沿第八段經大帽山雷達站往扶倫公園終點,全程28KM,攀升1700米。 GPS 路線: 大刀刃、梧桐寨瀑布、大帽山

漫遊分流看古蹟
漫遊分流看古蹟 大嶼山有很多很好行的路線,風景美麗,平日遊人甚少,十分寧靜。今次由石壁起步,經分流和二澳去大澳。這條路線易行,雖然有18KM,但路況平緩,沿途的風景美麗,更可欣賞歷史古蹟,是一條閒遊的理想路線。 由石壁起步,沿狗嶺涌引水道行,我們沒有去觀景台,繼續行鳳凰徑至分流郊遊徑。沿分流郊遊徑落到分流東灣,行至沙灘盡頭登上石級便到分流石筍,此石筍體積十分巨大,像是突然從山崗上冒出。繼續前行就到分流炮台的遺跡,現只剩下四邊的圍牆。炮台建於1729年,是本港最早建成的炮台,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蹟。炮台位處大嶼山具戰略價值之西南角,守衞珠江囗通往廣州的海峽,用以防禦海盜。 離開炮台,沿著郊遊徑可去到分流石圓環,是一個由大石堆疊的橢圓石環,據考古學家推測,石圓環結構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及青銅時代早期文化特徵之一,估計是與祭祀有關。 看完石圓環返回郊遊徑,對面有一隱蔽小徑入囗,沿路走往沙灘,小徑的樹木較密,但很易走,5分鐘便到海灘,左邊就是天后廟。門打開了,可入內參觀。之後沿路返回郊遊徑,經過分流西灣後,我們沒有入村,繼續往二澳進發。到達二澳後見到很大片復耕後的農地,幾年前來滿是高過人的野草,現在已變回種稻田的濕地和菜田。穿越農田後再沿大路前行便可到達二澳新村,見到有荒廢的屋及一些棄置的農具和機器。 繼續沿海邊小徑行,約1個小時便到大澳,完成一個精彩的旅程。
No Comments